肺多发结节9年,辗转各大医院均难确诊,终在杭市一明确诊断!
前言:江苏的老孙,今年已经七十多了,查出肺多发结节已经六年有余,在江苏本地、上海、北京都看过,一直没个定论,不同医生的意见也不一致。今年早些时候,他爱人也是肺结节规律随访了六年,做了无数次CT也未确诊,来杭州后我考虑恶性,建议其手术,最后发现已经有淋巴结转移了
前言:江苏的老孙,今年已经七十多了,查出肺多发结节已经六年有余,在江苏本地、上海、北京都看过,一直没个定论,不同医生的意见也不一致。今年早些时候,他爱人也是肺结节规律随访了六年,做了无数次CT也未确诊,来杭州后我考虑恶性,建议其手术,最后发现已经有淋巴结转移了
在我以往的科普中,我一直强调微浸润阶段是最好的手术干预时间。但是有结友在焦虑,对于不懂得肺结节的人来说,没法分辨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的区别,又该如何去判断呢?
2025年发表于《La radiologia medica》的一项研究,首次系统评估了CT引导下经皮MWA治疗VATS术后残留GGN型肺癌的可行性、安全性和初步疗效。该研究纳入了来自5家医院的216例患者,共216个残留GGN病灶,接受了235次MWA治疗。
前言:肺结节如果紧靠胸膜,一般认为风险相对会大些,许多医生会说怕侵犯胸膜从而导致预后不良,所以建议更为积极的手术。这种说法是否都可靠?临床上是否只要贴胸膜就得早切除?如果病灶发现已经8年了,仍是淡而偏模糊,但它确实贴着胸膜也得切吗?我们该如何来权衡考虑,是否能
常说磨玻璃结节尺寸的增长是一个重要因素,实性成分和密度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(常见纯磨玻璃结节的CT值约-500HU至-700HU,混磨大约-300HU至-500HU)。例如今天这位结友的磨玻璃结节,随访1个月没有明显变化,尺寸没有站点(或可能周期太短,磨玻
上周查房的时一位结友教了我一个新词:“来大活了”。今天我觉得就用上了,对于今天这位结友的咨询,我的感觉就是“来大活了”,结节是安全的,不需要即可诊疗,保持好随访就行。重点在于解决“焦虑”,我看一颗定心丸怕是不够,要多发几颗才行。
前言:现在的多发结节实在太多了,临床的处理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,我一直宣扬保守点,能熬再熬一下,但若是熬到主病灶或多个病灶已经风险较高,没法再熬了,终究仍要面对的。此时手术与否、切哪几处、怎么切还是十分考验医患双方的沟通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,当然更体现的是医生的理